沒有簽勞動合同,可以毀約嗎?
一、沒有簽勞動合同可以毀約嗎?
沒有簽勞合同是可以毀約的,而且沒有合同也沒有違約的情形。1、勞勸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(jīng)濟補償和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經(jīng)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,每滿一年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(滿六個月不到一年的按一個月計算,未滿六個月的按照半個月計算)。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從勞動者入職的第二個月開始,按照月工資標準的兩倍計算(計算時間最長不超過12個月),支付時需減去期間公司已支付的工資。
2、另外,還可以通過法律程序主張公司為自己補繳勞動關(guān)系存續(xù)期間的社會保險費。
二、簽訂勞動合同后能毀約嗎
這個問題是毀約勞動合同怎么賠償?這個問題比較復雜。我們先分兩個方面來說,一個是勞動者的方面,另一個是用人單位的方面。我們先看勞動者的這個方面。如果勞動者毀約勞動合同,他怎么向用人單位進行賠償呢?首先來看和勞動合同是怎么約定的,有約定按約定賠償,沒有約定的話就要分幾種情況。一種是勞動者在用人單位上班的期間,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了一個教育培訓的。那么花了培訓費,約定了工作時間年限,勞動者沒有干滿,就要承擔相應(yīng)的責任。比如花了兩萬元的培訓費,約定要工作三年,那么每年就是3330多元。如果勞動者干了兩年,還有一年就不沒有干就辭職了,提前解除合同了,那么勞動者就要向用人單位賠償這一年分擔的教育培訓費用是3330多元,這是一種情況,第二種情況,如果勞動合同中約定了勞動者要遵守保密義務(wù),勞動者違反了保密義務(wù)泄密了,給用人單位造成了損失損害的,這個要進行賠償。第三種情況,就是勞動合同里面約定了勞動者離開用人單位,一年或者兩年之內(nèi),不能從事相同或類似的工作的,勞動者違反了這個約定要承擔賠償責任。這就是有關(guān)競業(yè)限制的責任。一般勞動者就是這么幾種情況。從用人單位的方面來看,如果用人單位毀約勞動合同,要進行怎么樣的賠償呢?這個情況比較多。比如如果用單位不簽訂書面勞動合同,這個要向勞動者承擔雙倍工資的賠償責任。第二種情況,用人單位不給勞動者購買社保,這個要承擔賠償社保金的賠償責任。第三種情況,用人單位不按時足額發(fā)放工資,拖欠工資,這個除了補發(fā)拖欠的金額以外,還應(yīng)當按照拖欠金額的50%到100%承擔賠償金。第三種情況,就是用人單位體罰毆打勞動者,限制勞動者人身自由,或者是強令勞動者冒險作業(yè),這個給勞動者造成了什么損失,傷害損害的,這個要承擔賠償責任。第四種情況,就是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,要承擔什么責任呢?這個從勞動者有權(quán)讓用人單位繼續(xù)履行和勞動合同以外,還有權(quán)向用人單位索賠,這個索賠的金額就是以他應(yīng)當向以勞動者發(fā)放的經(jīng)濟補償?shù)膬杀哆M行賠償。
三、沒有簽勞動合同可以毀約么
1、沒有簽勞合同是可以毀約的,而且沒有合同也沒有違約的情形。
勞勸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經(jīng)濟補償和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經(jīng)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,每滿一年向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(滿六個月不到一年的按一個月計算,未滿六個月的按照半個月計算)。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從勞動者入職的第二個月開始,按照月工資標準的兩倍計算(計算時間最長不超過12個月),支付時需減去期間公司已支付的工資。
2、另外,還可以通過法律程序主張公司為自己補繳勞動關(guān)系存續(xù)期間的社會保險費。
四、合同簽了約定時間未到能毀約嗎
有效,合同中一般都應(yīng)該規(guī)定相關(guān)的合同期限。合同期限一般是用以證明合同的有效期間。是可以衡量時間長短的一種限制條件。如果雙方自愿,并且未違反法律強制性規(guī)定,簽訂合同時沒有寫日期則是有效的。
根據(jù)《合同法》第四十四條規(guī)定,除法律、行政法規(guī)規(guī)定應(yīng)當辦理批準、登記等手續(xù)生效的以外,依法成立的合同,自成立時生效。
引用法規(guī)
[1]《合同法》 第四十四條
五、就業(yè)合同簽了能毀約嗎
毀約是撕毀共同商定的協(xié)議、條約、合同,毀約不只是定義于格式,也體現(xiàn)在口頭表現(xiàn)。
合同一旦依法成立,受國家法律保護。如果毀約,守約方可以起訴至法院請求賠償違約金。
依據(jù)《合同法》規(guī)定,當事人一方明確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為表明不履行合同義務(wù)的,對方可以在履行期限屆滿之前要求其承擔違約責任。
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(wù)或者履行合同義務(wù)不符合約定,給對方造成損失的,損失賠償額應(yīng)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,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,但不得超過合同訂立時預見到或者應(yīng)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。
掃描二維碼推送至手機訪問。
版權(quán)聲明:本文由64645在線法律咨詢平臺發(fā)布,如需轉(zhuǎn)載請注明出處。